認識足弓

※衛教資訊僅供參考,如有疑問請諮詢專業醫療人員!

一隻腳由26塊骨頭組成,共有3個足弓位置分別是:

1.內側縱弓 (最明顯) 2.外側縱弓 3.橫弓

足弓的功能

1.足弓可以比喻為彈弓,行走時有吸震及緩衝的作用,同時還有保持足底的血管和神經免受壓迫等作用。

2.韌帶或肌肉(腱)損傷、先天性軟組織發育不良或足骨骨折等,均可能導致足弓塌陷,形成扁平足。

3.扁平足的人因為足弓缺乏了彈性,行走時,肌肉就需 要用額外的能量去推動身體,因此也較容易產生其他的足部傷害。

扁平足

扁平足俗稱「鴨母蹄」,指足部在站立時,內側縱弓塌陷,足底因而變得扁平,甚至平貼近於地面。形成扁平足的原因有以下幾點:先天性跗骨黏合、韌帶鬆弛、肌肉張力太低,或來自遺傳。在孩童時期足弓缺少刺激,腳部的肌肉、韌帶缺乏鍛鍊,造成足弓發育不良。幼童太早穿鞋,或者長期穿著不合適或不正確的鞋子也容易造成扁平足。

高弓足

所謂的高弓足是指站立時,身體重量大都集中在腳的前、後端而腳背上的韌帶過緊或骨骼變形,導致跟骨、腳趾間的足弓變高,因腳底內側的足弓較明顯及異常過高,又稱「空凹足」。形成高弓足的原因有以下幾點:主要是由於先天性的遺傳或因肌肉虛弱、不平衡或攣縮及不正確的行走模式而導致的,除了腳底容易長繭疼痛外,因走路穩定度不佳,膝關節兩側壓力不平均,較易形成0型腿。

前足內翻

所謂的前足內翻,是指人體無負重站立時,前足部相對於後足部會呈現內翻的角度,這是一種先天性的骨頭變形。產生的症狀包括第一蹠骨線蹠屈、大拇指外翻、距下關節或中距關節過度旋前等,並且腰椎會產生相反方向的旋轉。造成人體行走時,前足部內側為了要能夠接觸地面,會延長距下關節的旋前效應,長時間下來會形成代償性的扁平足。

前足外翻

所謂的前足外翻,是指人體無負重站立時,前足部相對於後足部會呈現外翻的角度,這是一種先天性的骨頭變形。產生的症狀為距下關節或中距關節過度旋後,脛骨或脛骨與股骨或脛骨、股骨與骨盤同時外旋,或腰椎產生相同方向的旋轉。造成人體行走時,前足部內側為了要能夠接觸地面,會提早出現距下關節的旋後效應,因此會造成代償性的高弓足。